前言
设计源于生活,生活给了设计的灵感,人们的设计行为,无论是设计师的创造行为,还是人们在生活中的设计感受,都离不开生活。设计是在人们生活中慢慢被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构思和想法,设计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生活在数字浪潮时代下的我们来说设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设计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性,那么对于设计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或将会带来什么,作为高三的你们是否有认真的思考过呢?“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学习理念已不符合当下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我们更应该去关注生活、社会的变化,关注人类的需求和发展。
艺术设计学院1-4年的各专业打通壁垒修学分的模式,在国内各高等艺术学府是比较特别的存在。正因这种特别性,教学的实践性和多元化一直是这个学院所追求的。学院对学生的要求是专技艺而非技术,以培养前沿设计师为已任的学院之风,熏陶着在校生。
城市设计学院担负着眼于城市文化发展的前沿趋势的探索与实践,为了适应中国21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新问题以及新兴的社会需求,大力拓展以人类活动为关注重心的宏观思维下的多元设计教育领域教学和研究。所以在本科招生的考试过程中考题的设置也会刻意的去筛选出复合具备“央美人”素养的高三学生。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每年咱们成功轨迹都会跟随央美的教学思路和方向,及时调整及更新我们的课程内容让更多的美术生实现自己的央美梦想!下面是北京成功轨迹画室各位设计老师对2023年央美艺术设计学院和城市设计学院设计考题的分析。
2023央美艺术设计学院造型基础
题目:《假象》四选一
解析:
横向看央美近年造型基础题目,均着重考察学生如何从观看现象到挖掘出现象的构成本质、出发原点与关系链条。
在发挥出最基本的绘画基础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那些拥有破界思维更适培养学习开发的设计人才,从“幸福指数”“我的群体”“面向关系”“并存不悖”“认知接口”到“假象”无不考察学生画面挖掘问题观察本质的逻辑能力,我们甚至可以将这些题目串联打通进行解题延伸,例如群体性与洞穴假象的联系,并存不悖与真相假象之间悖论的联系,认知接口与剧场假象间的关系等等...针对今年的题目希望以下解读能够带给同学们更多启发。
培根的四假象说的定义为:
“种族假象”
“种族假象”是指人性的缺陷。按培根的说法,人的感性和理性都以人为尺度衡量外物,缺乏科学所需要的中立态度和客观性,因而导致主观与客观相混淆的错误。例如:我们用人的尺度看待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先入为主的思考方式令我们看待事物先天带有狭隘的成见。
「例*表达切入点:“人类世”悖论,人作为一个族群与其他物种及环境的关系」
“洞穴假象”
“洞穴假象”是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因个人立场、观察角度、思维方式、成见等不同而产生的主观性、偏隘性,就是这样的洞穴,这好比我们中国俗语所说的“坐井观天”,所以提醒我们要打通自身的内部知识与外部知识,所谓“兼听则明”就是知识体外化的道理。
「例*表达切入点:“认知孤岛”表达内部与外部的联系障碍或联系断层」
“市场假象”
“市场假象”是指语言交往中产生出的误解。有的语言有其名而无其实,有的语言虽然表示实在,但定义不精确,含义模糊,使用不当,这些都会产生混乱;语言的混乱又会产生思想的混乱,使人是非不分,真假难辨,造成以讹传讹的乌合之众现象。
「例*表达切入点:“认知错位”的大量堆叠产生的真相背离。表达信息传播媒介的本质问题-“语言”的障碍」
“剧场假象”
“剧场假象”是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而理论的盛行归根于人们习惯盲目地顺从流行或权威。培根把历史上的哲学和思想比作舞台上演出的一出出戏剧。就像观看一场事先排布好的戏剧,观众的观看目的在于自娱,但也不觉会被戏剧内容带动情绪感染。
「例*表达切入点:合理利用“集体性盲从”建立规则与秩序社会」
这四种假象本质上是分布于人类社会中的种种误差所产生的。分别指向文化、认知、沟通与思想。人的认知来自学校与家庭与社会,从出生开始形成情绪认知,从幼儿时开始形成理性认知,学校阶段形成知识认知,进入社会形成社会认知。人们基于环境影响形成的认知在人生各种经历中被验证,形成各种经验与教训,个人经历不断的加强认知,实践中的经验反馈又不停的修正认知。
据考题的核心要求,可运用表里/内外内容对比、虚与实的状态对比、看似合理的无理手法、渐变手法等呈现真象与假象两者之间的距离想象,以物像间的逻辑创意引出解题联想,产生意象间接表达个人观点,体现个人对于认知“假象”定义的理解,以达到令人共情的效果。
2023年央美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基础
题目:《剧烈加速度》
解析:
央美考题一向都是紧扣实事热点,站在时代浪尖的狠人,打着创新、多维思考的旗号,来锤炼考生的适应能力。今年的考题《剧烈加速度》没什么惊喜,对于成功轨迹的学生来说,日常设计思维导图的逻辑、以史为鉴的时间维度思考方式、串联交叉比对提取各个领域的方法早已根深蒂固。甚至可以说这个考题,就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一样完美演绎。嘴high特别容易,其实教学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
比如现在的学生目之所及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结果,而非发展本身的过程。一旦出现了结果为导向题型,他们根本就理解不了。缺乏生活经验,缺少观察力,是大多数学生的常态。为了考一个超出考生年龄很多认知的,高标准要求的央美,就要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设计的变革,科技发展规律。在哪个时间点上的革新颠覆,都离不开人的需求,创新变革也裹挟着人类原始欲望。
我们身处在一个黑科技高频发、科技狠人何其多的时代,《剧烈加速度》这个题目,其实讲的就是科技的发展变化。当下,AI智能、ChatGPT、虚拟现实等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在数字、科技、医疗、生态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使未来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对未来也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甚至是道德红线的摇摆不定。那在此之前没有网络智能的时代,我们都在干嘛呢?这就给了考生思考的空间。过去、现在、未来。一个新的思考,时代的高速发展,是否都是正向的发展?未来已来,科技发展的迅速,我们应慎重去判断新时代的变革与转折。
针对考题的理解,每位考生多少会有自己的见解与解题思路,基于平时大量的练习,对不同类题型都会有殊途同归的方法,通过主题与画面图形的对应,合理做出判断。
2023年央美城市设计学院设计基础
题目:《生活与设计》杂志封面设计
解析:
2023年央美初试城院与本院同一个题目,这也是2个学院之间互相迁就的一个结果。而城院在复试的设计基础这科考察中,与往年不同的是明确提供了三个生活中的元素,摩托车、椅子、台灯,用这三个元素,为《生活与设计》杂志设计封面。这是一本以文字和丰富照片介绍吃、住、行、家具等各种现实生活场景与设计事例的杂志。考题相对比较灵活,需要考生在限定时间内根据所给的元素做设计。这样一来,平时只会背稿子不会思考的考生会非常被动。考试毕竟还是要考出真实的能力的。
这个考题需要考生灵活地最大限度的去在考试中调整画面,这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不经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设计基础知识,还需有较好的手绘功底,当然更需要考生对生活与设计间的感受和关注,可以从多个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表现,如视觉设计、产品、空间等形式形成画面的基本构成形态。
在平时的教学中,设计基础这一科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基本的排版、配色、提取图形转化为设计元素的能力。如模拟考试练习过的题目:《知然而后——设计与可持续的未来》,这个题目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综合实时热点,对多个专项领域有自我独到的见解,汇总成解题的思路。
2023央美城院命题设计
题目:《设计未来》
解析:
自2021年开始,中央美术学院以初试、复试这种形式进行考试:初试为综合设计,主要考察考生造型基础能力。而复试为设计基础和命题设计两科设计,主要考察考生的设计思维逻辑以及手绘能力。
其中命题设计《设计未来》这道题继续延续了2022年的出题方式,同2022年命题设计《未来出行》的考题要求相似,要求学生设计一个产品设计、装置设计、未来生活方式的四格连环画或者未来城市空间场景。以上考题要求都基于城市设计学院进入二年级之后的专业之分,需要学生具备的一些基本素养。如空间、产品设计、工艺美术专业、动画、绘本、交互与游戏、电影与视觉特效等几大专业,需要考生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从未来城市发展与设计相结合的角度,以小见大的探讨设计的本质。
中国自改革开放初期,到如今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的红利让我们尝遍了甜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认知也决然不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只要红利,不要其他的“愣头青”。 建立在破坏资源与环境的高歌猛进无异于是认知和眼界不足而导致的饮鹧止渴。面对新的社会性话题和设计人使命感的双重驱动下,“环境”变化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为了全人类的未来,这不得不使我们思考,科技的日益发展是否会使人们忽视对环境的保护?而社会的发展是否只能做到单一化?科技的进步能否帮助环境达到更加优化的状态?在未来,人工智能的普及使我们越来越便利的生活,那么如何运用智能方式构建良好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我们新的思考课题。
当然毕竟这是一场考试,在限定的3个小时内,不但要画完还要扣合题目去解题,这对考生来说难度系数并不小。但成功轨迹做了很多课题与之相关,对于考生来说问题不大。特别是复试考试之前的模拟考试“未来生活”这个考题:在“科技与自然”语境下,“不同尺度关系”中结合智能与未来环境,用全域设计的方式,强调由“设计”带来的人性化,以“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从 “数字生活”、“共生城市”等发散点做出方案设计,设计“可持续的”、“能力创新的”、“包容性的”的未来生活,提出前瞻的设计方案,对于未来城市背景下的人与自然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思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