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简章

画室首页 > 画室新闻 >

2022央美设计复试真题带画解析!

整理:未知时间:2022-03-21 10:51浏览次数:

随着昨天2022年的央美复试考试结束,对于学生这一年的努力和奋斗,都在此刻有了一个小小的答卷,未来的征程还是得由你们启航。
央美的考题方式每年都在与时代进步,而成功轨迹的教学,也在不断的探索和积累,研发新的设计思路,不单单是追求央美的脚步,同时也是追求设计的脚步。
做为一个已经毕业多年的央美过来人,衷心的祝愿成功轨迹的学子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学以致用,不枉为了设计这个科目付出的青春和热血,开动的脑力,为将来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实践者做好一切的准备,无论未来结果怎样,至少我们获得了很多,回去好好学习文化课,争取一锤定音的,迈着坚实的脚步与我等做校友。
北京画室
央美设计考题及分析
科目一:造型基础
《认知接口》
考试内容:
1.背景:
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该组织第41届大会上面向全球发布了名为《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Reimagining our futures together:A new social contract for education)的报告,探讨和展望面向未来乃至2050年的教育。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一个新的转折点。加剧的社会和经济不平等、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利用超越地球边界,以及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都给教育带来重大影响。教育作为解决世界不平等现象的重要支点,承载着人类的美好期许,但它又需要回应关于重新构想“为何学、怎样学、学什么、哪儿学和何时学”的迫切需求。报告强调,教育将我们与世界联系起来,为我们带来新的可能性,增强了我们对话和行动的能力,但要塑造真正和平、公正和可持续的未来,教育本身亟须转型。未来教育将以重塑人类的认知方式与智识结构为目标不断进化……
2.内容:
窗×镜×屏
窗:窗连接了切近的真实世界,窗是我们所处的内部空间与可触及的外部空间的“节点”。
镜:镜表现了真实世界的“倒影”,“我”与镜面的距离和“镜中之像”与镜面的距离相等。
屏:屏幕让远方的世界得以展示,屏中所见的是否真实,无法求证,屏中世界正独立于我们的认知之外,自成体系。
3.要求:
1.仔细阅读考题内容,理解后进行绘画表达。
2.绘画表现语言、技法、风格及工具媒介不限。
3.在卷面上作出200字以内的文字阐释。
a.考题分析
面对变化成为常态的新时代,设计工作所面对的问题已经越发复杂化、全局化。
设计是人类面临问题时的反馈动作,它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源自于对各个领域智慧成果的有机整合、系统组织。
设计的边界拓展到事物运作模式、产业战略结构、自然环境改变、人类行为方式甚至是文化等系统性、生态性问题。
在未来语境下的设计早已超越了装饰、外观或对造型的美化,设计教育已由单一技能层面的技能培养转向以专业为基础的社会探讨和问题思考,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希望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拥有独立的意志,完整的世界观,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并能通过设计思维与社会语境进行对接的包容性人才。
面对现在和未来如此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学生能做到“知行合一”,“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实际的行为,认知与实践需要相互结合。
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是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行动决定了结果,反过来,结果再次调整了认知,认知升级是人们不断重复而提升自我、重塑自我的一种方式。
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对于学生来说,“窗” “镜“ ”屏“ 就是感知信息的重要媒介,也就是认知升级的”接口”。
“窗”——是室内空间的开口,它赋予空间在视觉上更多的维度,是人们“真实”观察感知所处环境的窗口,我们既可以通过窗了解这个世界细节,也可以通过窗眺望远方,想象天际线后面的未知。窗具有连接、沟通、开启、给予等作用,代表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洞察。
“镜”——是现实世界的折射,是现实和模拟的对应。我们不应只关注现实,也应关注其现实的“倒影”,面向虚拟的空间认识事物的表象和本质,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从“镜”的倒影中重新审视自身、审视社会、审视世界。
 “屏”——让人类的认知活动极大地摆脱了客观世界与地理位置的束缚,是学生认知的重要媒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手段日益丰富。不同的时代都会有它的技术,这些技术塑造了我们的感知,也塑造了我们的主体,深刻冲击着我们对于人类自身的认知和对未来世界的理解,传统社会中,人类的生产关系与地理区域、社会空间是彼此链接和相互嵌套的。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自带的脱域机制打破了工业时代同质化的、连续的时空环境,一切事物都可被解构、重组。屏幕利用电子技术及传送活动的图像画面和音频信号,打破视野的边界,激发创造的无限可能。
b.优秀作业
北京画室
北京画室
北京画室
北京画室
北京画室
北京画室
北京画室
北京画室
科目二:设计基础
《虚拟化身》
考试内容:
“元宇宙”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词汇,对众多行业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与人机结合和人脑开发进行联想,并给其取名为“灵境”。
随着虚拟社交、工业数字孪生、沉浸体验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不断探索未来的可能性……
a.考题分析
从考题内容上来看难易适中,体现中央美术学院不仅仅注重绘画能力,还考察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观察能力、对未来的想象与思辨能力。
互联网出现让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人们开始在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中穿梭行走。
当下热点词汇“元宇宙”具有未来性、无限空间、隐藏很多剧情,本质上,元宇宙想要给你讲一个故事,一个即将发生的故事,一个虚构的伟大故事。
而它自己什么都不说,所有的情节都是你自己在脑补,而脑补的内容还在你的大脑里翻江倒海。元宇宙,就是在给人类讲述一个故事。一个充斥着自工业时代以来带来的所有美好与进步的故事。
元宇宙依赖于网络通信技术,随着5G发展,在元宇宙虚拟空间的感知实时性体验也会大幅提升。当然也包括虚拟现实技术,例如VR、AR、MR、XR等,可以提供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桥梁,无缝衔接现实与虚拟。
以及AI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数字孪生技术,对世界进行模拟仿真,抽象总结会变得越来越智能。而基于算力的提升,AI智能技术也会在元宇宙中得以深度应用。
总之是一种对未来进程有始有终的构建一个“美丽的新世界”的构想形式。具有预测未来世界、产业利益趋同,构建多重世界,追寻终极目标和统一前进方向。借助工业时代带来的技术条件,工业数字孪生、虚拟现实技术、AI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美好想象。
元宇宙的出现它既能够满足人类物质上的各类科技产品再一次发展、也能满足人类精神上的虚拟世界全球化的需求。
看似不可实现的技术,目前逐步突破,5G为元宇宙提供了通信基础;云计算为元宇宙提供了算力基础;脑机接口、VR/AR等为元宇宙提供真实的沉浸感;人工智能为元宇宙提供内容生成逻辑;数字孪生为元宇宙提供了世界蓝图;区块链为元宇宙提供认证、信任机制;人类对未来生活的想象从未停止。总而言之考试的出题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也正如央美招生考试的改革探索。
强调关注社会、服务人民的人文素养和情怀;既考察艺术技能的基本功,又考察对艺术的理解;既突出对已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突出具有的创新潜质和宽广视野。
b.优秀作业
北京画室
北京画室
北京画室
北京画室
城市设计学院
科目一:设计基础
《透明》
考试内容:
“透明性(Transparency)”,“共时性”,“互渗”,“交叠”……这些词汇在讨论当代美术与当代建筑中经常被视作同义……
根据字典的定义,透明的性质或状态既是一种物质条件——允许光或者空气透过,同时也是一种理性本能,它来自于我们先天的需求,希望事情容易被感知,拥有无懈可击的证据,毫无摸棱两可之处。这样,作为形容词的“透明”,因此被赋予了纯粹物理学的意义。
莫霍里?纳吉曾说:“形式的交叠超越了时空限定。它们将不起眼的个别事物转化为充满意义的综合……交叠的透明也常常暗示着上下文的透明性,揭示了事物中曾经被忽略的结构特征。”       
透明性既可能是一种物质的本来属性,例如玻璃幕墙(物理透明);它也可能是一种组织关系的本来属性(现象透明)。
吉迪恩(Giedion)在对包豪斯建筑和毕加索的《阿莱城的姑娘》所进行的比较中指出:悬置在空中的平面和彼此交叠的关系,就好像在当代绘画中所见到的那样。
要求:
1.以生活中的日常物品为基本元素构成画面,以色彩的形式完成一幅绘画作品,表现你对“透明”的理解。至少使用五种以上的颜色进行表达。
2.画面中请加入“透明性(Transparency)”的中英文字体,并对字体进行解构与设计;
3.绘画工具与表现形式不限。
a.考题分析
“透明”这道题很简单但又没那么简单,此题旨在考察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观点、手绘表现力及字体设计。
首先,“透明”做为一个概念型词汇,需要学生转换成基本元素表现与画面中,对于主题的确定,既可以是物理学的状态,通过不同的透明介质所形成的视觉变化,直线的、曲线的、凹凸的等关系,运用手绘表现完成空间形态的影响与变化;也可以从人性的角度做为出发点,人做为社会群体中的个体,自我隐私被窥探、剖析就是一种透明……
社会发展的组织构成做为切入点,人性的隐私,如:智能对于信息规模的透明,制度模块的透明,更多与人生存相关联的透明属性,帮助社会更快、更高的进步,或者两者进行组合,通过发展的现象和共性元素相融合,形成落地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平时的教学中,成功轨迹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多方面能力,所以这道题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主要掌握怎么去概念扩容,从论证论据的闭环里面找到适合落地的行业,进行解决问题即可。以上是以平时教学的引导为思路略微整合了一些怎么去解题的思路。
b.优秀作业
北京画室
北京画室
北京画室
科目二:命题设计
《未来出行》
考试内容:
2015年,联合国首次发布了关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的评估报告,题为《未来就是现在: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报告预测,到2050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实现2030年议程需要更紧凑、更高效的城市,配备优质的公共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
2021年10月14日,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上,大会指出: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
我们对未来可持续交通发展进行不断思考,同时对末来交通体系等领域的技术和装备进行不断研究,并关注聚焦愿景描绘。
要求:
以下三题中任选一题完成画面。画面中可以出现设计说明。工具使用于表达方式不限。
1以“末来出行”为题目设计一件交通工具或一个交通设计给出它的效果图,必要的侧立面图或分析图。
2.以绘制分镜头(4一6个画面)的形式描绘一组“末来出行场景”
3.一个以“未来出行”为主题的城市场景。画面中要有出行的交通方式。
a.考题分析
中央美术学院受疫情影响考试模式也在发生变化,自2021年开始以初试、复试这种形式进行考试:初试为综合设计,主要考察学生基础能力来缩小考生范围。而复试为命题设计和设计基础两科设计,主要考察学生的思维逻辑以及手绘能力。
其中命题设计《未来出行》这道题继续延续了目2020的出题方式,这其实和2019年设计基础题目《我的乐园》也有其曲同工之处,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未来交通工具的效果图、未来出行场景分镜设计或者未来出行为主题的城市场景。
基于城市设计学院的产品设计与工艺美术专业;动画、绘本、交互与游戏、电影与视觉特效等几大专业的选拔人才的出发点,从未来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设计交通工具以及四格连环画设计与三维空间场景设计。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我们对未来可持续交通发展进行不断思考。从古至今,无论东方西方,交通一直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
从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帆影,到航海时代的劈波斩浪,再到现代交通网络的四通八达,交通推动经济融通、人文交流,使世界成了紧密相连的“地球村”。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各国的前途命运从未像现在这样紧密相连,交通对于加强互联互通、促进民心相通日益重要。
在平时的课题练习中,我们做了“智慧城市”这个课题:在“潜行科技”语境下,“不同尺度”中的未来城市与未来环境问题。
用全域设计的方式,改变空间和资源的价值,强调由“体验创新”带来的人性化,设计“面向个体的”、“去中心化的”,“非工业化的”未来城市·····从 “未来城市”、“智慧出行”、“城市延伸”、“危机城市”四个发散点做出方案设计,提出前瞻的设计方案,对于未来城市背景下的交通出行与空间建设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样本意义。
b.优秀作业
北京画室
北京画室
北京画室
北京画室
北京画室
最后,北京画室刘老师祝大家都能考上心仪的美院。